首页 社区生态 话题 我的社区 文章
全部 双碳普及 最新咨询

2023(第十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建筑师主导的绿色设计》分论坛在沈成功召开

碳知汇
发表于 2023-05-23 15:51:20

       5月16日,由中建设计研究院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绿色建材与设计学组、中国建筑学会绿色建筑学术委员会、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以及中国建筑学会无障碍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建筑师主导的绿色设计》分论坛于2023(第十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期间成功在沈阳召开,这是中建设计研究院连续第四次在大会上主办《建筑师主导的绿色设计》分论坛。




       论坛采取线上直播与线下互动形式同步进行,300余名来自建筑行业优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建筑师们现场参加了论坛,围绕建筑师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承担的角色、设计办法、先进成果与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共同探讨;近万人线上观看了论坛直播。



论坛致辞



中建东北院董事长李海代表本次论坛组委会进行了致辞,介绍了“建筑师主导的绿色设计”方法在建筑设计领域的优势和行业贡献,强调其在新时代建筑设计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现场直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天作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建筑师张伶伶,中建东北院首席总建筑师、中国建筑首席大师任炳文,中建西南院总建筑师、四川省工程设计大师郑勇,中建筑西北院副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大师吕成,中建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大师薛峰6位大师、专家受邀在本次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腔体是建筑主体空间下与外部连通的微结构,处于建筑与环境的中介位置。由于其特殊的拓扑形态,腔体既可以形成自身的小环境,也能进一步影响大空间主体,成为大空间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缓冲,避免了和外部直接的耗散性接触,从而营造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张伶伶

腔体导控





“绿色建筑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积,它依据建筑时代背景、所处地理环境、经济文化条件等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其本质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全局思考、统筹兼顾’,从而制定出适宜的技术策略。这也是我国提倡高质量发展、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转型的必然所在。”


——任炳文

绿色策略赋能 创新建筑发展





“向传统地域建筑学习,采用气候适宜性设计策略,根据现代功能及使用方式进行更新,去创造环境气候友好型的建筑空间。”


——郑勇

绿色筑造空间





“中国传统建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建造智慧造就了天然的绿色建筑其对理想人居环境进行选择与创造,并由此形成了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思想,传承传统建造智慧中的文化观念,统筹结合先进的绿色建造技术,创造文绿一体的现代建筑也许是传承创新的一种尝试。”


——吕成

文绿一体——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的绿色建筑设计实践





“全龄友好的绿色整合设计方法,是将设计建造一体协同的全过程、全专业、全流程整合管控的设计新方法,是提升精益建造设计水平的方法学。基于精细需求、环境场景、人体感知动态耦合理论模型,研究环境变量前馈推演与全过程、全要素整合管控原理。”


——薛峰

全龄友好的绿色整合设计




最后,崔愷院士同在场大师、专家和建筑师们围绕“探索绿色建筑新美学”以及绿色建筑“五化”理念开展交流互动。嘉宾们妙语连珠,将多年绿色建筑设计智慧、方法和工程经验娓娓道来,得到现场参会者们热烈的反响。




“绿色设计是‘所有的心都用到了’。”


——崔愷院士




论坛全程由中建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大师薛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绿色建筑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恒主持。


结语&致谢

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是在国家相关部委及国际组织共同支持下,于2005年创立的绿色建筑领域最权威的国际性学术会议,迄今已成功召开了18届,作为成功入选中国科协培育学术会议示范品牌的学术盛会,大会已成为践行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理念、展现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


本次分论坛得到了中建集团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以及各位专家、嘉宾的关心和帮助。中建设计研究院将坚持以绿色设计理念为先导,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积极引领建筑设计行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我们也将总结本次论坛组织经验,为绿色设计和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视觉: 马小媛 吕  峰

编辑: 于紫硕 李  婷 于鑫燚

审核: 王志兴 张文锦

内容来源:科技质量部、辽宁分公司



免责声明: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809 0

评论
意见反馈